1、《登鹳雀楼》
【资料图】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2、《凉州词》
(一)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(二)
单于北望拂云堆,杀马登坛祭几回。汉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亲归去来。
3、《送别》
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
4、《九日送别》
蓟庭萧瑟故人稀,何处登高且送归。今日暂同芳菊酒,明朝应作断蓬飞。
5、《宴词》
长堤春水绿悠悠,畎入漳河一道流。莫听声声催去棹,桃溪浅处不胜舟。
6、《横吹曲辞·出塞》
黄砂直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光不度玉门关。
1、《登鹳雀楼》王之涣〔唐代〕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译文:站在高楼上,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,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。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,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。
2、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王之涣〔唐代〕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译文: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,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《杨柳曲》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,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
3、《送别》王之涣〔唐代〕
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
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
译文: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,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。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,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。
4、《九日送别》王之涣〔唐代〕
蓟庭萧瑟故人稀,何处登高且送归。
今日暂同芳菊酒,明朝应作断蓬飞。
译文:秋风萧瑟的蓟北,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,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?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,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,不知道飞向何方?
5、《宴词》王之涣〔唐代〕
长堤春水绿悠悠,畎入漳河一道流。
莫听声声催去棹,桃溪浅处不胜舟。
译文:长堤逶迤,水色碧明一片悠悠,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起慢慢流。不要听棹声紧紧催促,桃花溪水太浅,承受不了这满载离愁的小舟。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单于北望拂云堆,杀马登坛祭几回。
汉家天子今神武,不肯和亲归去来。
长堤春水绿悠悠,畎入漳河一道流。
莫听声声催去棹,桃溪浅处不胜舟。
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
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
蓟庭萧瑟故人稀,何处登高且送归。
今日暂同芳菊酒,明朝应作断蓬飞。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字季凌,唐朝并州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。关于王之涣的确切信息极其缺乏,在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均无传记记述,《唐才子传》的记载也十分简略。
王之涣精于文章,善于写诗,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,与岑参、高适、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“四大边塞诗人”。他的作品失散严重,仅有6首传世:《登鹳雀楼》、《送别》、《宴词》、《九日送别》和《凉州词二首》,记载于《全唐诗》,均是传世经典。
标签:
标签: